返回

北海潍坊学院

北海潍坊学院介绍

学校概况 潍坊学院 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学院南门  学校现占地面积21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学校建有集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图书350万册;建有反映潍坊悠久历史文化的潍坊文化名人馆、古籍馆,公开出版党委机关报《潍坊学院报》(CN37-0819)和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ISSN1671-4288/CN37-1375);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面积4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量子通信研究所、微尺度科学研究所、潍坊公共安全研究院、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等48个研究院所和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等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270余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人,高职称630人,博士、硕士100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2人。有50余人被评为省级学术骨干和省、市级拔尖人才,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余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 莫言与学院教师合影 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任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钱逸泰、许绍燮、束怀瑞、傅廷栋、姚建铨等为代表的18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等院士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101人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历史沿革 原昌潍师专大门潍坊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教育资源组建而成的一所市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昌潍师专运动会  潍坊学院坐落在环境优美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校园整体规划是由美国著名的设计师设计的,校园设计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理念,整体布局宽阔宏伟,呈现出浓郁的欧美式风格,处处体现出一种开放与现代的人文精神。环形的道路,方形的校园,代表天圆地阔,象征着潍坊学院广大师生立足潍坊、着眼山东、面向全国的广阔胸怀。 共青团渤海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以“培养人民教师”为宗旨的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始建于 1951年10月16日。1958年,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的师资力量为依托,创办了青岛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昌潍地区建立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昌潍体育学校、昌潍艺术学校和昌潍幼儿师范学校一起合并成立了新的昌潍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教育部批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在全省高校教学工作检查评估中,昌潍师专是全省被评为A级的两所师专之一。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9年2月,是山东省一所以工科为主兼办实用性文科及财经类专业的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27所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之一。 山东渤海进修学院始建于1996年7月,始称渤海大学,是潍坊市人民政府与山东泛海集团共同出资建立的股份制高校。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和多所院校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进取、新世纪以来的跨越发展,学校实现了由以专科为主的师范性与工科性院校向以本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的转变,实现了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科研工作 潍坊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的进程中,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学校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以“高分双优”成绩通过了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评估,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全国高校节能成果示范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 “山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级花园式校园”、“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平安校园”、“山东省百佳节水型单位”、“山东省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单位”、“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潍坊学院拥有13个省校级重点学科、6个省校级重点实验室和37个科研院所(中心),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ISSN1671- 潍坊学院弘德湖 4288/CN37-1375)。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 求,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行以应用研究为重点,大力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文社科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81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8项,出版著作、教材等28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769篇,其中核心期刊2140余篇,被SCI、EI等收录349篇。学校紧紧围绕机电、化工、蔬菜、生物、旅游开发等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潍坊学院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借鉴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奥地利等国(境)外的18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全面合作办学。学校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师生出国研修访学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 学校领导 潍坊学院辛丕宏:党委书记 王守伦:党委副书记、院长 牛钟顺:党委副书记 王慧汉:党委委员、副院长 冯滨鲁:党委委员、副院长 邢同学: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清明:党委委员、副院长 丁子信:党委委员、副院长 马茜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院部设置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法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幼教特教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体育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北海国际学院 >,歌尔科技学院 弘德书院 明志书院 学校现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另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现设21个教学院(部),59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管、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盐文化”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类实验室6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和5个省级特色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区试点项目6项。 学校已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多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一类教学实验室和多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省级重点实验室。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现开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园林、制药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0余人,学生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教职员工63人,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9人、硕士32人。分属基础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设施农业教研室、园林教研室、种子科学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及综合办公室、团总支及辅导员办公室和实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刘以训院士、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傅廷栋院士、麦康森院士,冬暖式温室蔬菜大棚发明人王乐义书记为学院特聘教授。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和科研并举”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16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面积34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学院在狠抓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设有生物工程研究所、潍县萝卜研究所和乐义农业科技中心,并建有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先后主办和承办了中科院胚胎植入分子基础学术研讨会、国际保护地栽培技术培训班、中—罗葡萄栽培与加工学术研讨会、中—罗果蔬栽培与加工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级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经费100余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专著10余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有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德才兼备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己任,认真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注重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尤其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省高工委德育工作检查评估和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中成绩突出,受到学校的表彰。学院连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考研先进单位等。多名教师被推选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鸢都巾帼十杰、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教师、学生最欢迎的教师和教学能手,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名学生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多次多宿舍全体成员考上研究生;在校运会、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宿舍文化杯”乒乓球比赛、交谊舞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学院也秉承传统,取得骄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潍坊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始于1984年成立的潍坊职业大学机电系,2000年3月潍坊学院成立,更名为机电工程系,2005年8月成立机电工程学院,2011年7月更名为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学校首批开设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人,博士学位教师1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0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另外,聘请22名大型机械企业和山东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拥有潍坊市CAD/CAM应用推广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总值达到1000万元,拥有机电工程实训中心、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分公司、山东潍坊拖拉机厂等稳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推进学术梯队建设,逐渐形成了学科分支明显、教师积极参与的浓厚学术氛围。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6项并通过省级鉴定,其成果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教学改革与研究,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几年来,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两届共有11名学生获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二等奖和优秀奖;许多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近两届学生考研率达18%。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由原昌潍师专中文系、潍坊高专法律系秘书专业合并而成,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2000年潍坊学院成立后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2005年撤系建院。 潍坊学院全、教师梯队合理、教学品质优秀、学生工作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学院设有汉语、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与大学语文、文艺理论与写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秘与语文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七个教研室;设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地方文学与方言研究所。另设有综合办公室、团总支与辅导员办公室、语言文字实训中心。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数字语音室、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室实训教学设施齐全。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学3个本科专业,语文教育、文秘两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038人,其中本科专业752人。师资总数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2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人。全院教师专心教学,致力科研,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教研、科研成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地方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3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7部,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获得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30余项。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潍坊学院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积淀了良好的历史传统。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条件迅速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对外汉语专业适应国内外需求,配合汉语国际推广和留学生教学工作,注重双语教学,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双语双文化熏陶,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对外汉语高级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前身是昌潍师专数学系,始建于1960年。长期以来,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数学教育人才,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基础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数学系于2000年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该专业现在已有三届毕业 潍坊学院生,共计366人。2002年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该专业2006年首届85名本科生毕业。 数学系于2005年6月更名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专科专业,同时还承担着全校各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现有在校学生896人,其中本科生782人,专科生114人。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设函数论等6个教研室,设有综合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实验中心。拥有200多台高档微机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条件良好。有在职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46%;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33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49%,有校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秉持“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原称“政史系”,创立于1977年,2005年正式更名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下设综合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及哲学、经济学、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旅游文化、旅游管理、政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八个教研室和文化史研究所。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建有文物室、资料室、微机室、旅游管理实训中心,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53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创建和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团结向上、务实创新的良好风气,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和实现梦想的摇篮。 发展旅游经济,倡导政治文明,弘扬历史文化,是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全体师生的不懈追求。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78年,在近30年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自潍坊学院成立以来,外国语学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英语、日语、朝鲜、法语四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全校近两万人公共外语教学。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2人,获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1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潍坊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外语工作者,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日朝法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和英美文学研究所,还有8个教研室及综合办公室、外语实训中心、辅导员办公室。 外国语学院重视教学,学风严谨,设施先进,要求严格。教师们以科研支撑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学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潜力大、后劲足,分布在国家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外事外贸、新闻出版、文化教育、金融证券、军事科研、经贸旅游及三资企业等涉外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拥有英美文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及翻译、中外文化交流、基础英语等三个研究小组,在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外语教学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外国语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论文,出版了大量专著、教材、译著,多项成果获奖。 外国语学院与省内外若干所院校建立了广泛合作和交流关系,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每年都有教师获得公派出国访问、参加学术会议、留学深造的机会外国语学院现已成为潍坊市乃至山东半岛地区教育改革、文学、文化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中心之一。外国语学院正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进行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为创建高水平外国语学院和一流学科,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而奋发努力。 美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在读研究生的青年教师2人,设有国画、油画、装潢、环艺、基础五个教研室。学院现有在校生1028人,其中本科973人。现有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中国画、油画、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4个专业方向。分别于2001年招收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2002年招收美术学专业本科生。 潍坊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本科专业是在原师专美术系的美术学专科基础上所设置的,原专科于1987年开始招生,20年来培养了遍布潍坊市及全省的毕业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设计学本科专业的前身是原师专实用美术专科专业、原高专装潢艺术设计专科专业,分别于1992年、1993年开始招生,,因其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 使其毕业生在设计应用等方面覆盖面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院美术馆300余平方米。设有一个民俗艺术馆,一个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下设电脑辅助工作室、陶艺雕塑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写真与版画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设备资产近200万元。学院有资料室和阅览室。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于2000年,是在数学教育专业长期办学基础上开设的。该专业坚持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强化数学基本理论、突出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定位,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绩,潍坊学院研究成果“突出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师范类数学专业建设”获2005年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366人,在校学生444人。 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胜任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该专业学制四年,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能力,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备良好的使用计算机能力,掌握运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近世代数、高等几何、普通物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计算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法与技能训练等,该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教学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课程设计、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该专业毕业生可授予理学学士。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于2002年,在专业建设中,坚持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与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相结合,突出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专业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专业已有本科毕业生85人,现有在校生339人。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在教育、科技、交通、金融和经济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潍坊学院该专业学制四年,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相应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了解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普通物理、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数值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运筹学与优化理论等。该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数据库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该专业毕业生可授予理学学士。 数学教育专业 原名渤海大学,数学教育专业初设于1960年,是潍坊学院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数学教师,为潍坊市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精于从事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级中学数学教师。 该专业学制三年,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备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潍坊学院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普通物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法与技能训练、教育实习等。 信控专业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信息、电子及相关行业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学制四年,是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包括两个方向: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电子信息产生、传输和处理;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远距离信息获取和信号处理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工程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各类信号与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掌握信息论与编码、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应用电子等技术;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该专业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现代检测技术、现代电视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该专业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 古代汉语课程简介 《古代汉语》课是教育部规定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带有工具课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主干课程。从2004年开始作为潍坊学院精品课程来建设,现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唯一的院级精品课程。 《古代汉语》课的研究对象是“文言”,即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上古汉语书面语。秦汉以后依照这种书面语言所记录的一切文献资料,也都属于“文言”。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所形成的另一种书面语言“古白话”,不作为《古代汉语》课的研究对象。 《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教学模块:基础理论知识讲授模块(通论教学环节)、理论知识印证模块(文选教学环节)、古书阅读指导模块(实践教学环节) 。 《古代汉语》课开设时间为一学年,共计108学时,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一、二学期讲授。其教学目的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力求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先秦标点的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唐宋以来未标点的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古汉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正确熟练地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言分析与讲解的能力。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数学分析是一门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可积性、可微性的学科,是学习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为300学时,学习三学期,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期开设,周学时均是6.学习内容多,时间较长. 本课程共22章,第一学期学习第一至第六章,主要学习一元函数的极限理论和微分学.第二学期学习第七至第十五章,主要学习一元函数积分学和级数理论.第三学期学习第十六至第二十二章,主要学习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潍坊学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数学分析中的基本论证方法,获得较熟练的演算和推理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极限论研究函数的分析性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创新思想. 高等数学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及基本应用。该课程不但是学习复变函数、概率统计、积分变换等课程的必修课,而且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的专任教师共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助教8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几年来,该课程组的老师们,锐意进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数学基础》(第二版)获得了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有一位教师获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奖第一名,一位教师获得首届教学优秀二等奖,有五位教师被学生评为“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反映良好,多数教师在各系学生给教师的评价分数中名列前茅。考研成绩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05、06年各院系考研率的提高与高等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分不开的。05年计算机系有位同学高数考了139分,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06年还是计算机系的一位同学的高等数学更是创记录地考出了149分的好成绩。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教职工17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博士、硕士893人,高级职称人员54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5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钱逸泰、许绍燮、束怀瑞等16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潍坊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化能力培养为主线,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国、全省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产品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有1000余人次获奖,在校生已获12项国家专利,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25%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一批批圆满完成学业的高素质人才从潍坊学院纷纷奔赴祖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又不断吸引和凝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批优秀学子。学校毕业生超过11万人。 部分校友 卢志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工商联副主席。 逄锦聚—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 郑金兰—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探局党委书记、局长。 潍坊学院 陈光—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徐振溪—青岛市副市长。 苏立科—潍坊市委常委、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校园文化 校园规划 潍坊学院坐落在环境优美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校园整体规划是由美国著名的设计师设计的,校园设计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理念,整体布局宽阔宏伟,呈现出浓郁的欧美式风格,处处体现出一种开放与现代的人文精神。环形的道路,方形的校园,代表天圆地阔,象征着潍坊学院广大师生立足潍坊、着眼山东、面向全国的广阔胸怀。 校徽 校徽注释: 校徽校标由两个变形的“U”字结合形成“W”字样,是潍坊学院英文起首字母;标志可理解为两个“U”——两所大学(潍坊高等专科学校、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结合组成了潍坊学院。整个标志把当前与长远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志的外观强调厚实与大方,强化视觉与冲击。 校标的颜色是:蓝色与灰色的结合,以冷色为主调又避免严酷,“严”中透出温情,象征学校治学精神和育人态度的完美结合。 校训 校训注释: 校训“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习渊博。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求是”——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 “创新”——语出《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即要求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有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大胆探索新方法、新途径;要求学生要有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新的学习观、就业观,新学习方法、新的知识体系。 校训字体是毛泽东的书体,由张克云查阅了《毛泽东墨迹大字典》、《毛泽东诗词墨宝》、《毛泽东手书真迹》、《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手迹》、《毛泽东诗词手迹选》汇集而成。 校歌 腾飞的梦作词:王守伦 作曲:印青 歌词: 风筝之都,神奇的土地,孕育多少英雄儿女。 潍坊大学,人才摇篮,几度春秋几经风雨。 美丽校园,中西合璧,辛勤园丁芬芳桃李。 希望在这里,未来在这里,腾飞的梦想在这里。 啊,潍大,我们热爱你,永远与你心心相印。 啊,潍大,我们依恋你,和你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 啊,潍大,我们热爱你,永远与你心心相印。 啊,潍大,我们依恋你,和你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 白浪河水甘醇甜蜜,滋润万物生生不息。 潍大师生,意气风发,成功铸就辉煌业绩。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奋力拼搏永夺第一。 化在汗水里,融在血液里,刻在坚定的信念里。 啊,潍大,我们热爱你,永远与你心心相印 啊,潍大,我们依恋你,和你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 啊,潍大,我们热爱你,永远与你心心相印。 啊,潍大,我们依恋你,和你的名字永远连在一起。 永远连在一起。 连在一起。 发展计划 潍坊学院着力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日趋卓越的教育水准,为莘莘学子提供完善、优质的高等教育,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全校师生正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目标 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六五”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育为主,理、工、文、经、管、农、法、历史和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北海教师招聘公告

北海最新教师职位招聘